火车碰撞(1988年上海列车相撞事故,中国铁路史上外籍人员伤亡最多的事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春天的苏州站台,有群青春洋溢的年轻人在站台候车厅内等候列车的到来,这群人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频频引来其他乘客的侧目。
因为他们大部分人穿的是日式学生制服,他们兴奋地用日语交流着,这是来自日本高知学艺高等学校的修学旅游团。
这些学生来中国,是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顺利完成学业。
这个旅行团,是由日本当时的交通公社组织的,学生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3月22号就从大阪国际机场出发,抵达上海虹桥机场。
之后从上海到达苏州,在苏州进行一日的参观游学。
之后他们要从苏州出发,按照既定的规划,去同样风景秀美的杭州。列车入站后,这些学生同其他乘客一起登上了311次列车。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场悲剧即将来临,311次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由此事件,又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赔偿问题。
这件事的经过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后续的赔偿又涉及哪些内容呢?这篇文章来一一讲述。
列车发生事故酿成悲剧
311次列车是一辆横跨沪宁和沪杭铁路两条线路的列车。它的内燃机是由国外引进,在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机车。
311次列车每天来往于南京西站到杭州的铁路线。1988年3月24日这天下午一点四十分,原本挂有15节车厢的列车驶入上海西站,在当时这个站台叫真如站。
因为提前得到通知要接待外宾,特地加挂了三节软座车厢,用来招待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
就这样,这个由179名高中学生,以及随团的老师、医生及导游,总人数达193的修学旅行团,顺利登上了这三节车厢。
列车在2点左右驶出站台,驶入沪杭铁路的外绕线。
按照列车的时刻表,311次列车为了避让来自长沙的208次列车,会在匡巷站停留8分钟左右。
当时311次列车驶出站台不久,匡巷站的值班人员与列车进行联系,表示可以随时停车,等待208次列车通过后再行驶。
208次列车此时也在向匡巷站方向驶来,而且是与311次列车相向而行的,按照它的时刻表推算,两辆列车将会在下午两点二十二分的匡巷站会车。
正常情况下,2:22分前311次列车,在匡巷站做短暂停留的,所以当时匡巷站值班人员向208次列车传达消息,最好不要早于这个时间到达。
208次列车回应,行进途中距离匡巷站不到一公里时,开始制动,此时时间是2:17,情况一切顺利。
匡巷站口的进路信号机为两个黄灯,指示列车可以从侧线进站,但列车要注意行驶速度。同时下行预告信号灯为绿灯,这意味着下行线路畅通,列车可以全速前进。
正常情况下,311次列车在此时要减速行驶,并由侧线进入匡巷站,然而意外发生了,2:18分311次列车并未制动减速。
眼看列车依旧快速驶入侧线,根本没有减速的迹象,匡巷站内值班人员吓出了一身冷汗,直觉可能要出事。
他们急忙做出了应对措施,一名值班人员举起红色信号旗,示意311次列车停车。另一人尝试通过无线电话呼叫311次列车,可电话根本打不通,311次列车毫无反应。
值班人员只好呼叫208次列车,要求它立即停车。208次列车收到指令,开始制动刹车,火车速度逐渐慢下来。
众人还来不及松一口气,就见311次列车马上高速驶出匡巷站,并冲着 208次列车而来。
原来311次列车的司机,在出站时才发现列车信号灯为红灯,此时司机连忙采取紧急制动,但高速行驶的列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停下。
311次列车挤坏道路的道岔,并冲向铁路正线,两点十九分,311次列车与208次列车正面撞在了一起。
两辆列车的车头瞬间被撞毁。208次列车在此前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情况还好些。
而且最前面的一节车厢是行李车厢,第2节车厢才是硬卧车厢,车厢受损严重,几近报废,只有在行李车厢内的工作人员,被甩出车厢,不幸遇难。
而311次列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新增加的三节软座车厢,与车头相连,所以首先受到冲击,而且损失惨重。
特别是中间的第二节车厢的大部分,在撞击过程中插入第一节车厢下面,因挤压而变形严重,几乎完全报废。
事故发生后积极抢救
事故发生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吓懵了。好在很快有人反应过来,在附近工作的工人和农民听到巨大的响声后,赶了过来,看到现场一片废墟,有人迅速报警。
208次列车的列车长,也立刻赶往调度站,向上海铁路局做电话汇报,并请求支援。
相关部门接到报警电话,迅速赶赴现场。十几分钟后,当地的消防、公安赶到,进行现场的控制和抢救。
接着,上海市组织的一支由百名医务人员和38辆救护车组织的医疗队也赶来,加入了被困人员的紧急抢救中。
驻上海的部队接到命令后,赶到事发现场,进行障碍物的清理工作。
匡巷站离上海不算太远,只有十公里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各大部门相继赶到,按理说,抢救工作应该会比较顺利。
但令人遗憾的是,阳春三月的江南容易下雨。事故发生后不久,当地下起了雨,也起了雾,潮湿的环境,让能见度降低,给救援工作带去不小的困难。
311次列车的第一二节车厢还被挤压变形,同时覆盖在一起,救援人员根本无法从外部进入。消防队员只能用切割机将第1节车厢的顶部锯开,才进入到车厢内部。
之后再将伤员小心翼翼地抬出车厢,送到等候在一旁的救护车上,进行救治。情况严重的,则要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经过几百名救援人员,十多个小时的抢救,车厢内所有人员才被转移出来。事后统计中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这次事故共造成29名人员死亡。其中包括27名日本学生,1名随队的老师,以及208次列车被甩出去的工作人员。
受伤人员则达近百位,包括20人重伤,79人轻伤。伤亡人数总计128人。尽管上海市和中央铁路部门也都组织了领导小组,迅速赶到现场指导工作。
但两车相撞巨大的冲击力,损害了近50米的铁路线,沪杭铁路被迫中断近24小时才恢复正常通行。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救治伤员,被救出的受伤乘客,转移至条件较好的上海各大医院,进行后续治疗,争取最大程度减轻他们的病痛。
修学旅行团不得不终止了他们的旅途,幸存者经过安抚,在25日晚乘坐飞机返回日本。遇难者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安放,等待家属的认领。
遇难者家属赶到后,经过初步协商,很快将遗体运回,只留下重伤不宜返回的几名成员,也在事发后一个月内陆续回国。
列车相撞原因调察
事故发生后,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成立事故调察小组,就事故原因、伤员救治、善后工作等做了详细分工。
经过调查组的初步调查,311次列车制动系统运营正常,并不存在列车刹车失灵等问题。造成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纯属人为。
311次两名司机违反了行车规定,没有按照规定工作进行瞭望,并且关闭呼叫电话,最终没能按时迅速刹车制动,才造成了这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但是日本方面却不完全认同,他们也在事故发生后,派遣人员进行调查。
日本海外铁道技术协会调查后,得出结果,认为列车过于重视运输量,而忽略安全,特别是铁路侧线设计有缺陷,安全措施不达标。
虽然我国当时的列车制造技术并不能位列国际前排,但也不能称之为落后;而日方的新干线建设水平的确成熟,但不一定适用于中国。
在当时,这些争论已没有多大意义,事情已经发生,最重要的是,做好受害人的安抚工作,找出事故的源头,杜绝事故再次发生。
4月份,311次列车两名司机周小牛和刘国隆迅速被逮捕。
在当年的9月份,由上海市法院进行公开审判,周小牛、刘国隆工作期间玩忽职守,违反铁路相关规定,两人分别判处六年6个月和三年有期徒刑。
另外封滨站也存在调度违规,绿灯提前了两分钟,导致208次过早通过站台。
深切慰问
早在事故发生第二天,中央得到消息后,国务院、外交部、旅游局,就分别与日本内阁总理、外务大臣、运输大臣进行通电,对不幸遇难和受伤的成员,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
中国驻日本大使,第一时间向日本外务省致歉,在26日前往高知县,向学生们的校长代表中国政府表示慰问。
5月,国家又派出以上海铁路局局长为首的慰问团前往日本,探望受伤的患者,并亲自拜访遇难者家属,送上最真诚的歉意。
除了真诚致歉外,接下来赔偿问题,双方就此问题,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谈判。
谈判与赔偿
事故发生在中国,中国责无旁贷要对伤者和逝者,进行赔偿。中国经济虽已经步入正轨,可与日本这种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而且当时中国的保险制度远不如现在,坐火车的乘客也不会买保险,所以赔偿费用还是要由国家支付。
在1988年3月25日,国家就已经成立了工作组,进行事故的善后处理。后来根据实际情况,中日双方都就此事,成立了专门的赔偿谈判团队。
6月份,轰动一时的3·24沪杭外绕线列车相撞事故,在国内民众口中已经尘埃落定,可漫长的谈判才刚开始。
6月18、19日,中国谈判团赴日本东京,开始了第一轮谈判,双方协商无果。
7月份,日方来上海进行第二轮谈判,要求赔偿每人4500万日元,中方代表则以中日物价差距大为由,将金额控制在每人110万日元。
中方赔偿和日方要求的赔偿金额差距过大,双方僵持不下,据理力争,接下来的谈判多次往返于上海和东京之间。
中国代表团顶着极大的压力,竭尽全力与日方周旋,在经过八轮谈判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
1989年3月,双方在日本高知县,就上海铁路事故赔偿签订协议书,中国赔偿每一位日本死亡者家属450万日元,其余伤者也获得了不同数额的赔偿金。
当时的日本保险制度已经较为完善,这些在事故中受伤和遇难的人,还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巨额赔偿。
林林总总,每一位遇难者最终获得的赔偿数额高达4850万日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这次事故中遇难的208次列车工作人员,在当时仅获得了2500元人民币,折合当时日元为八万多的一次性赔偿。
日方受害者家属的赔偿金额,竟然是中方受害者赔偿金的600倍!
不得不令人咂舌,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后续与警醒
这次事故不是我国铁路史上伤亡人数最严重的一起,但由于亡故者大多为外国人,成为我国外国游客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
更令人遗憾的是,受到伤害的90%,都是身处花季年龄的高中生,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最沉痛的打击。
在事发地,有关部门设立了一个祭台,并栽种了两棵柏树,不仅方便遇难者家属祭拜,更是一种醒目的警示标志。时刻提醒我们要谨慎,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
沪杭列车相撞,让当时的铁路部门意识到,在管理和安全方面存在漏洞,后续加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旅客的安全。
事故的巨额赔偿,在中国人心里憋了一口气。
列车上没有监控,当事人、目击者等的叙述难免有偏差,我们迫切需要全方位的视角把握事情的发展。这促使我国列车监控设备的研发,迅速提上日程。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之后几十年,我国铁路安全和机车制造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再也不需要依靠外国进口。
现在,中国的高铁技术是独一无二的风景,但我们不能自满,要牢记每一次事故带给我们的教训,向着更安全更快捷出发。
参考文献
1.《我为什么没顾上抢头条--忆《“3·24”上海列车相撞目击记》的采访》新闻与写作 (1988年) 童禅福
2.《论“三·二四 事故赔偿争议的解决》 华东政法大学
3.《上海审理三·二四行车事故案 》 人民日报(1988年)陈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