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光复(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1958年))
戴高乐参加反法西斯军事行动,塔西尼代表法国在德国投降书签字
1944年6月法国光复,8月成立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国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审判惩办法奸,维希政府首脑亨利·菲利浦·贝当被判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1944年12月10日《法苏同盟互助条约》,戴高乐积极争取苏联支持
1945年4月法国代表重新以大国身份出席旧金山会议,实际实力沦为三等国
在建立什么样的新国家问题上,戴高乐同法国左派分歧极大
戴高乐希望建成总统制国家,拥有更大权力以推行政治纲领和各项政策
共产党、社会党和人民共和党组成左派联盟,建立一院制议会体制,实行村社地方自治
部分党派主张恢复战前第三共和国时代体制,最终交由全民投票公决
1945年10月21日全民公决否定第三条道路,组织立宪会议起草新宪法,决定国家体制
立宪会议选举加强左派选择战后体制力量,法共成为第一大党,加深左派与戴高乐分歧
1945年11月戴高乐组织新政府,左派占据多数,两者矛盾不断升级
1946年1月20日左派联合反对导致戴高乐辞职,弗里克斯·古安接任形成左派联合内阁
戴高乐提出增加军费提案,议会反而通过社会党人削减军事预算提案
战争使法国经济损失惨重,国民经济基础工业破坏严重,运输业崩溃,农业破坏严重
戴高乐采取系列政策稳定经济,没收战时与法西斯合作的资本家企业
国有化政策为战后稳定经济,加强国家调控经济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弗里克斯·古安进一步加强国有化趋势,煤矿、煤气、电力生产部门完全国有化
左翼三党联合政府着手制定民主宪法,遭到反对党及戴高乐强烈抨击反对
左翼联盟起草单一议院体制、强调保障劳动者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宪法草案
1946年5月5日该宪法草案被全民公决否定
6月2日第二届立宪会议选举,人民共和党成为第一大党,乔治·皮杜尔组阁
左派采取现实态度,制定保留资产阶级权利和传统秩序的新宪法
(1)实行多党制,政府对议会多数派负责
(2)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选出总统,任期七年,不掌实权
1946年10月13日全民公投通过,12月24日正式生效,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
1946年11月议会选举,法共再次成为第一大党,里昂·布鲁姆短暂组阁
1947年1月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拒绝共产党组阁,保罗·拉马第组成左派三党联合政府
法共政治影响增长,引起其他势力猜忌,左派政治联盟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发生分化
1947年4月法共支持罢工浪潮,遭到社会党排挤,法共宣布退出左派联盟政府
左派三党政治联合破裂,法国政坛风雨飘摇,政府危机层出不穷
1954年6月激进党孟戴斯-弗朗斯组阁,解决越南冲突问题,缓和同突尼斯、摩洛哥矛盾
1956年3月社会党摩勒政府承认突尼斯、摩洛哥独立,无法平息阿尔及利亚解放斗争
连年殖民战争使法国财政枯竭,经济状况恶化,第四共和国陷入困境
至1958年5月戴高乐再次上台,12年内政府内阁更换19次
第四共和国建立后坚持国有化方向,采取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努力恢复国民经济
1947年莫内计划,规定工业部门生产指标,大量进口原料机械,投资兴建电力工程
让?莫内提出德国煤炭钢铁产地鲁尔区和萨尔兰交由法国,使法国工业达到战前150%
法国得到马歇尔计划经济援助,以及无偿使用尚未释放的大量德国战俘充当劳动力
50年代法国经济稳定增长,但经济矛盾日渐突出,低效率国有化政策和巨额亏损出现
保护殖民地利益战争,军费空前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构成政治危机
第四共和国采取严厉镇压政策,反而使法国政府陷于政治经济困境
1958年5月13日驻阿尔及利亚将领发动兵变,迅速蔓延至法国境内,政府再度出现危机
皮埃尔·弗林姆兰和科蒂与戴高乐举行谈判,按戴高乐提出条件交权
6月1日戴高乐正式接管政府,出任总理组阁,制定两项政治纲领
(1)建立总统制新政体,全面解决法国政治经济危机
(2)结束殖民战争,政治解决殖民地民族独立问题
1958年9月4日戴高乐正式提交新宪法草案给法国人民会议
(1)加强总统权力、削弱议会作用,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拥有广泛行政任命权
(2)总统可以解散议会,有权在紧急状况下行使独裁,选举产生总统,任期7年
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标志着第四共和国结束,第五共和国正式建立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国军事家、政治家,1970年11月9日逝世
二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战后短暂出任临时总统,由于左派反对加强总统权力辞职
1958年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出任第一任总统,在法国通称为戴高乐将军
奉行与盟友不同外交政策,系列思想政策称戴高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