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女儿小升初不适应,学霸妈妈却将女儿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
近日,一位心理辅导老师讲述的,杭州一学霸妈妈曾擅自将女儿需要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换成维生素的事件,在网上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据老师描述,孩子刚刚升到初中不适应,学习成绩下滑严重,但是家长却只在乎孩子的成绩。
父母都有国内顶尖大学文凭,觉得自己孩子厌学是“矫情”。孩子在初三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自杀倾向。但在就诊后,母亲还是擅自让孩子停掉了需要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给她换成了维生素片。
在众多网友纷纷指责母亲不理解孩子,做出如此危险举动的同时,还有一部分网友仍对抑郁症表示不理解,认为抑郁症是自己心态问题,“安慰剂”效应和自我调节心态就足以治好。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就在不久前,一粉发女孩因难以忍受网暴选择自杀。即使积极寻求治疗,调整心态,但她仍旧走向了最极端的结果。令人痛心之余,也让抑郁症又进入公众视野。
曾有医生把抑郁症比作“心灵感冒”,意思是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多见,而在当下社会,发病率也居高不下。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有研究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
虽然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抑郁症不是“矫情”,毫无疑问是真实存在的疾病。
很多抑郁症患者除了没法感受到开心、快乐等基础乐观情绪外,还伴随有身体出现各种疾病,生活十分痛苦,必须通过医生指导开药,配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一系列长期的、系统的疗法才能缓解、痊愈。
但因为大众对心理疾病的不了解和抑郁症患者擅长掩饰自己的原因,常常将其与单纯的“心情不好”“身体不适”搞混,导致即使自己或身边的人得了抑郁症,也很难发现。
除此之外,大众对抑郁症还存在很多误解。即使得了抑郁症,也羞于承认、拒绝治疗。甚至还有些人拿着抑郁症当作自己任性妄为的借口,导致真正的抑郁症患者的风评下降,给原本就痛苦的生活带来更大压力。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带来的悲剧越来越多,也促使着社会大众尽快正视抑郁症和它带来的危害,并妥善对待处理。
从学霸妈妈换掉抑郁症女儿的药物这件事,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曾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给孩子买药,可见并非对抑郁症一无所知,但仍旧做出擅自换药这样的举动。
这样的举动背后,除了对抑郁症的不重视,而更多的是对孩子心理状态和精神健康的忽略。
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面临着经济、职场、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而往往压力越大,给予孩子的期望也越大,导致现在孩子一度成了社会压力链的最底层。
大人吃过了人生的苦,于是为了不让孩子走弯路,大多都给孩子规划了一条完美的路线:好好学习,考上好学校,找份好工作……太担心孩子失败,太担心孩子未来走上一条艰难的路,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让孩子接受失败与负面情绪的教育。
学霸父母没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烦恼和缺点,将自己的认知判断强加给孩子,一味否认孩子的失败,与自己的态度造成的后果,甚至到了自欺欺人的地步。泺源君想,家长在培养好一个成功的孩子前,要先学会对待一个正常的孩子。
中学时期的青少年精神心理本就不成熟,还处在成长阶段,压力来源也有家庭,学业,人际关系等很多方面。对他们的要求过于功利,孩子一旦失败,就会让他们对自我价值产生严重的怀疑,受到沉重打击。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能够及时察觉到孩子的状态,进行合理的疏导和干预,对家长有着更大依赖和信任的孩子会更容易得到治愈感,让他们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价值观,接受挫折,面对失败的能力也会更强,不会轻易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
但是事实是,能做的这样的家庭还是少数。为了更好地帮助抑郁学生、预防抑郁症,目前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开设有心理健康课程。在学校之外,全社会也应当对家庭教育、社会认知等方面多下功夫,减少对抑郁症的偏见,一起让孩子尽早确立成熟的价值体系,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