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北溪”事件最新消息!德国称搜查了一艘涉嫌参与爆炸的船只,船只从波兰公司租赁,五男一女执行了行动......
每经编辑:张锦河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最近又有了新的消息。
据央视新闻,德国检察官办公室3月8日表示,当局已于1月搜查了一艘被认为可能运输了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有关的爆炸物的船只。该公告是在媒体报道“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是由某个亲乌克兰的团体所为之后发布的。
《纽约时报》7日发布文章称,“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是由某个亲乌克兰的团体所为。同一天,德国多家媒体透露,根据德国有关部门的调查,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到底是谁造成了破坏,但有线索指向乌克兰。
对此,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当天回应称,乌克兰绝对没有参与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袭击。乌方对此毫不知情,也没有所谓亲乌克兰组织的相关信息。
当地时间3月8日,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称,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当天表示,乌克兰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无关。报道称,列兹尼科夫正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欧盟防长非正式会议,他在当天的会议开始之前做出了上述表态。
德检察官办公室:已于1月搜查一艘涉嫌参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船只
据了解,今年1月,德国当局搜查了一艘涉嫌参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船只,调查人员在船舱内的桌子上发现了炸药痕迹。该船只从一家波兰公司租赁。具体由五男一女组成的行动小组执行了该秘密行动,包括一名船长、两名潜水员、两名潜水助理和一名医生。由于护照涉嫌伪造,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尚不清楚。
该船只于2022年9月6日从德国罗斯托克出发,次日在德国维克和丹麦博恩霍尔姆东北部的克里斯蒂安岛再次出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403322589
德国媒体3月7日披露,一个西方特工部门在“北溪”管道被破坏后不久向欧洲合作伙伴发送了一条消息,称乌克兰突击队负责破坏行动,也有情报表明亲乌克兰的组织可能对此负责。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表示对调查结果“非常感兴趣”。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表示,必须先等待有关部门完成调查。
美国、德国爆料:北溪爆炸“亲乌克兰”团体干的
《纽约时报》爆料称,经美国官员审查的新情报信息显示,一个“亲乌克兰”的团体于2022年9月袭击了“北溪”天然气管道,但目前美方对此还没有得出确切结论。报道还称,审查过新情报的美官员表示,他们认为破坏分子极有可能是乌克兰人或俄罗斯人,或者两者兼有之。这些美国官员称,没有美国或英国公民参与其中。而由于讨论的是机密情报和敏感外交事务信息,这些美官员要求匿名。
此外,英国《卫报》等多家媒体注意到,德国《时代周报》当地时间7日的爆料,与美国《纽约时报》同一天的爆料说法相同。
《卫报》报道援引《时代周报》消息称,德国调查人员认为,袭击由一个6人组成的团体实施,他们实施破坏时使用的游艇是从一家在波兰注册的公司租用的,所有者为两名乌克兰公民。
报道称,这个由6个人组成的团体参与了将炸药运到现场的行动,其中包括游艇船长、两名潜水员、两名潜水助理和一名医生。据《时代周报》报道,这6个人使用的都是伪造的护照,因此他们的真实身份尚不清楚。
《卫报》继续描述称,这艘游艇于9月6日从德国港口城市罗斯托克起航。据《时代周报》消息,此次秘密行动的设备之前由一辆卡车运到该港口;而该游艇返航后,调查人员在游艇内的一张桌子上发现了爆炸物的痕迹。
有关“北溪”事件的最新爆料,《卫报》说,德国政府表示德方的调查尚未得出结论。一位德国政府发言人说,瑞典、丹麦和德国此前表示,他们的调查仍在继续,但仍没有得出结果。德国方面对有关“北溪”的最新爆料持谨慎态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027068760
俄方:这是媒体协调一致的炒作
据参考消息,俄罗斯参议员阿列克谢·普什科夫8日表示,《纽约时报》有关“北溪”管道破坏事件的报道是一次失败的造谣。他说:“美国情报机构试图扭转所有针对美国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合理指控,把它推给某些模糊不清的‘亲乌克兰团伙’(这是什么胡说八道?)。即使这样的团伙存在,也不具备开展此类行动的技术实力。爆炸的幕后黑手是一个高科技国家。这是一次失败的造谣。”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8日在评论《纽约时报》和《时代》周报的报道时称:“显然,恐怖袭击发起者想转移注意力。显然,这是媒体协调一致的炒作。”他补充道,克宫对美国媒体所援引的美国官员如何可以不经调查就对“北溪”恐怖袭击做出某种揣测感到困惑。
据悉,2月初,赫什发布重磅炸弹报告,直指美国在挪威的协助下策划并实施了对“北溪”管道的袭击。
根据赫什的说法,去年6月,美国海军潜水员打着北约演习的幌子,靠演习部队的掩护在“北溪”管道上放置了远程遥控炸弹。三个月后,挪威海军远程引爆了炸弹,导致“北溪”管道四处发生气体泄漏。
目前,丹麦、德国和瑞典对“北溪”管道事件进行了调查,瑞典调查结果秘不示人,拒绝同俄方分享调查结果,也不同意与德、丹两国进行联合调查。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参考消息、CCTV4、环球网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