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两会之后看两岸:不出意外的话,台海局势可能会有变化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今年全国两会的涉台议题,关乎两岸关系发展走向,历来是两岸民众关注的热点。
两会上,台湾省籍代表委员怀抱深深家国情、满满报国志,认真参与共商国是,提出不少议案和建议。如果这些方案和建议被采纳,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展望一下。
让我们早日坐着高铁去台北
近年来,一首网络歌曲《坐上高铁去台北》唱红了大江南北,这实际上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这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希望两岸应通尽通,更方便地往来交流,多看两岸美景,多品两岸美食。
事实上,被国家列入“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京台高速,通车时间是2035年,预计从平潭穿越海峡,在新竹与台湾公路网相连。如今,这条高速公路已经修到平潭。
在两会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副主席江利平表示,相信血溶于水的亲情定能跨越浅浅的海峡,让我们一路欢歌,坐着高铁去台北,让台湾乡亲说走就走,乘着飞机上武当。
期待京台高速尽早修到台北,随着两岸交通越来越便利,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和各领域融合发展将越来越紧密,两岸人民一定能够更加紧密的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两岸直航航点将会越来越多
今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大陆积极推动两岸交通恢复正常,呼吁全面恢复两岸“小三通”和增加直航航点,
“只有交通通了,人员流动起来,两岸文化、经济交流才能通,民心才能通。”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周琪指出,现在直航航点太少了,两岸举办交流活动,“可真是太麻烦了”。
周琪回忆2016年以前,两岸文化交流非常多、也非常热络。民进党上台后,一步一步出台各种限制政策阻碍两岸交流,最后甚至以疫情为由,基本掐断了两岸交流。
事实上,过去两岸客运航点61个,但从2020年开始,由于疫情影响,加上民进党当局阻挠,两岸客运航点大幅缩减到只有北京、上海、厦门、成都4个。
台湾陆委会3月9日宣布,10日起恢复南京、广州、杭州、武汉、重庆、深圳、福州、青岛、宁波、郑州这10个空运客运航点,同时规划的申请包机航点共计13个,包括沈阳、无锡、海口、长沙、西安、济南、合肥、南昌、天津、温州、大连、桂林和徐州。
当日晚间,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大陆注意到在2月1日大陆方面提出优先恢复广州等16个两岸直航航点建议后,台湾陆委会3月9日公布恢复两岸空运、客运航点的规划,符合全面恢复两岸空运、客运直航的需要。
从部分恢复两岸“小三通”到增加“直航航点”,从疫情后上海市台办一行首次赴台参加活动,到今年首个台湾民众参访团来大陆交流……两岸民众期盼两会之后,两岸直航航点能够越来越多,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领域能够越来越广。
对于两岸“小三通”将于清明节前开放客运中转,台陆委会13日在报告中表示,规划正积极办理中,为回应台湾民众往返两岸需求,已确定在清明节前开放“小三通”客运中转,执行细节及配套作业,在相关部门确认后,将于本周公布。
台陆委会报告还指出,截至3月9日为止,金门“小三通”客运,平均载客率25%;马祖“小三通”客运,平均载客率15%。
值得关注的是,2月20日开始,台湾地区开放港澳人士自由行赴台旅游,同步开放网络申请签注。然而,对大陆游客的开放却止步了。这种“开小门、关大门”的做法不得人心,也不利于改善两岸关系的气氛。如果蔡英文当局再阻挠,必失民心民意。
台湾企业和台湾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今年,是《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措施”)发布实施五周年。
五年来,大陆方面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不断完善保障台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越来越多台湾同胞融入国家发展,与大陆同胞携手共绘融合发展、心灵契合的美丽画卷。
众所周知,2018年以来,大陆先后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应对疫情支持台企发展的“11条措施”,支持台胞台企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政策措施,以及扩大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等政策,积极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当前,早日实现两岸同胞正常往来,恢复各领域常态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两岸的共同努力。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陈贵静是生活在大陆的第三代台胞,在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白鹿顶村担任村支书。近年来,她积极推动台企落户、引进台湾种苗、邀请台湾专家教授茶饼制作和茶园管理……两岸交流合作为白鹿顶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村民人均收入由十几年前的4000元增长到近3万元。
这次参加两会,陈贵静准备了一份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引导台湾企业和台湾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她说:“我们台湾农业做得挺好,引导台湾企业、台湾人才参与我们的乡村振兴,参与我们的乡村建设,让他们参与进来,他们有更深的体验感和融入感。然后对于他讲我们的大陆故事,讲祖国的故事讲得会更好一点。”
10年前,台湾青年林书任来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成毕业,他没有选择在科研院所和高薪企业停留,而是追随父亲的脚步扎根在四川大凉山区,从事乡村振兴工作。
值得的一提的是,台湾农业成熟度高、产业覆盖全,已经形成种植、生产、制作、包装和产品输送的成熟产业链,极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台胞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将登“陆”创业就业方向与农业结合起来。
两岸医疗人才携手共护健康
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陈椿提出加大力度引进台湾医疗人才等建议。
目前大陆大部分地区只引进台湾医师人才,而台湾的护士、药师等医疗人才同样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也不乏来大陆发展的意愿。
陈椿建议,推进台湾地区护士、药师等医疗职业资格认证,有助未来两岸医疗产业融合;落实台湾医学生申请医师资格的同等待遇,放开对实习医院的限定、便于台湾医学生考取医师执照。
作为对台交流的前沿省份,福建省近年在沿海地区开展台湾医师医疗保险、台湾名医收费标准试点,推动设立多种合作模式的台湾名医工作室、闽台专家工作站(室),为台湾青年医师就业实习创造条件。
截至去年底,在闽注册台湾医师590人,分布在福建省200多家医疗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弦德集团董事长蒋志鹏也在提案中建议,允许台湾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来大陆执业,进一步加强两岸医学交流融合。
当前,已有一批台湾医师和台湾医务管理者在厦门工作,厦门长庚医院、厦门安宝医院等台资医院落户厦门,台湾地区服务提供者在厦设立个体诊所(含门诊部)共4家。
蒋志鹏建议,未来可以在更多地区开设台资医院及个体诊所,为有意愿到大陆参加护士执照考试及护师职称考试的台湾考生开辟绿色通道。
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最近一段时间,民进党当局操弄民粹,岛内“反中仇中”和“绿色恐怖”气氛弥漫,加剧两岸民意对抗,外部势力干涉一度造成形势紧张动荡,尤其是美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窜访,使台海间风高浪急。
有分析人士认为,大陆方面对于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依旧保持耐心,反“独”、促统措施刚柔并济。
不言而喻,虽然民进党当局“台独”冒进的风险在升高,但大陆推进和平统一的“工具箱”中用来反制的措施还有很多。
全国政协委员孔令智在大会发言中表示:“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岛内乡亲认清了统一有好处,台独是绝路,外人靠不住。”
显而易见,在台湾岛内,深受台海波澜惊扰的民众对民进党“抗中保台”的政治操弄更加清醒。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认为,鉴于台湾地区不到一年就将迎来新一届领导人选举,2023年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总体态势恐不会改变,突发事件或将增多,大陆方面需充分准备以应对挑战。他也表示,面对风浪,大陆方面依然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今年4月29日是“汪辜会谈”30周年。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前台陆委会咨询委员李建荣接受香港“中评社”访问时表示,“汪辜会谈”一转眼就30年,这30年间的变化,两岸关系的起起伏伏,要恢复“两会”交流互动,应该最珍惜的是“九二共识”。
“春暖花开”“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经济”“台湾同胞福祉”……这些天,这些两会“热词”牵动着广大台胞的心,更绘就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从春天出发,向未来起航。期待两岸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期待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