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立足安徽,安徽建工:稳增长持续受益,拥抱高质量成长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长江证券 范超 张弛 张智杰)
立足安徽、全产业链布局的综合性建筑企业
安徽建工:立足安徽、全产业链布局的综合性建筑企业。
公司主营建筑工程及工程技术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此外公司还拥有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服务、水力发电、建材贸易等业务,连续 10 余年荣登中国企业 500 强、ENR 全球承包商 250 强、中国承包商 80 强。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建筑施工产业链上游设计咨询、中游建筑施工、下游检测监理和运营维护等环节,拥有覆盖建筑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基础牢固,形成主业突出、业务协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公司资质齐全,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资质最全、经营范围最广的综合型建筑企业,拥有建筑、公路、市政、港航等 8 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1 项设计甲级资质、2 项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检测资质,各类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 150 余项,其中一级以上资质 90 余项,以及境外承包工程、劳务经营权和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资格。
公司为上市时间较早的省属国企,实际控制人是安徽省国资委。
公司前身为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2003 年 4 月 15 日于上交所上市,2017 年吸收合并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公司属于安徽省省属国有企业,第一大股东为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国资委。
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迅速,利润波动增长,2021 年表现亮眼。
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翻倍增长,从 2017 年的 354.57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713.4 亿元,2021 年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增加 143.68 亿元,同比增长 25.22%,4 年 CAGR 达 19.10%。归母净利润从 7.81 亿元增为 10.96 亿元,2021 年归母净利润增加 2.8 亿元,同比增长 34.32%,4 年 CAGR 达 8.84%。
分业务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业务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且毛利率稳定。
2021 年,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业务实现收入 342.33 亿元,同增 48.90%,毛利率 9.06%;房屋建筑及安装业务实现收入 187.1 亿元,同增 12.81%,毛利率 6.86%;商品房销售业务实现收入 71.44 亿元,同减 9.82%,毛利率 21.09%;其他业务实现收入 99.88 亿 元,同增 18.55%,毛利率 9.22%。
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业务和房屋建设及安装业务毛利率较为稳定,商品房销售业务或受疫情和房市管控影响,毛利率在 2019 年之后略有下滑。
分工程模式来看,单一施工模式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模式,融资合同模式在毛利贡献上 较大,交钥匙工程合同模式(EPC)近年有所增长。
2021 年,公司单一施工模式收入 399.41 亿元,毛利 21.61 亿元;融资合同模式收入 62.49 亿元,毛利 16.11 亿元;交钥匙工程合同模式(EPC)收入 67.52 亿元,毛利 6.12 亿元。
2017-2021 年,单一施工模式占据公司工程项目业务模式的主导地位,75%以上工程收入来源于该模式,但毛利较低;融资合同模式份额较小,具有较高的毛利率水平;交钥匙工程合同模式(EPC)收入占比近年来略有上升,毛利率则呈现下滑趋势。
分地区来看,公司深耕安徽省内市场,省内业务盈利水平较高。
2021 年,公司安徽省内业务收入 531.45 亿元,同比增加 23.77%,占比 75.84%;省外业务收入 161.48 亿元,同比增加 30.94%,占比 23.04%;国外业务收入 7.83 亿元,同比增加 20.07%,占比 1.12%。
省内业务的占比和毛利率都明显高于省外业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支柱市场,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两个市场”布局,深耕细作省内市场,扩大合肥市场份额,同时加快拓展省外区域市场,而境外市场则以稳为主、保留“火种”。
公司整体上盈利水平较稳定,疫情后盈利水平略有下滑,费用率略有上升。
2017-2021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稳定在 11%左右,但 2019 年以后略有下滑,或因疫情导致成本上升,成本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速度影响毛利率水平;净利率较为稳定,在 2%左右;整体费用率略有上升。
2022Q1-3,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48%、0.25%、2.59%,同比变动 6.94%、-31.09%、13.71%。
2018 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研发费用保持高增速增长。
2018—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保持 30%以上的增速,2021 年研发费用 12 亿元,同比增长 70.36%,研发费用率达 1.68%。
公司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开展科技攻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房屋工程、建筑工业化、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水利港航、绿色建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累计取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36 项、国家行业科技进步奖 20 余项;国家级工法 17 项、省部级工法 400 余项;主参编国家标准 5 项、行业标准 13 项、地方标准 100 余项;拥有专利 1252 项。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支撑公司突破制约业务发展的技术难题,有效提高业务竞争能力。
公司新签订单保持较好增速,项目储备充足,呈现提速向好的态势。
2022 年公司累计新签订单金额为 1327.36 亿元,同比增加 74.87%。
各项业务中,基建工程是公司拿单的主阵地,2022 年新签合同金额 829.68 亿元,同比增长 84.96%,其中:公路桥梁新签合同金额 414.75 亿元,占比 49.99%,增速达 199.57%,盖因签订多个金额较大合同,单个合同金额超 6 亿的工程项目共 14 个,合计 164.54 亿元;市政工程新签合同金额 348.99 亿元,占比 42.06%;水利工程新签合同金额 59.95 亿元,占比 7.23%;港航工程新签 5.99 亿元,占比 0.72%。
此外,2022 年公司房建工程新签订单 489.15 亿元,同比增加 58.08%;其他工程新签订单金额 8.53 亿元。
基建工程:公司优势主业,或受益政策叠加红利
安徽:华东基建强省,基建投资力度大,省内潜在增量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释放。
稳增长政策基调下,各地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2022 重点项目的年度计划投资约 12.16 万亿元,总投资约 52.16 万亿元。安徽省投资总量位居全国榜首,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 1.63 万亿元,总投资 7.72 万亿元。
省内专项债资金投放瞄准交通、市政、水务等基础设施领域。
2022 年安徽省稳步推进专项债发行,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政府债券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22 年安徽省发行专项债券 1704.73 亿元,支持项目 1585 个。
具体方向来看,投向基建领域较多,主要为铁路/轨道交通/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棚改/医疗卫生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水务水利基础设施等提供政府资金支持,有效撬动相关领域项目投资,促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公司夯实基建主业,或可受益于政策叠加红利。
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主要涉及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港口航道等领域。
同时,公司充分发挥投融建运一体化优势,延伸基建传统施工核心业务产业链,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业务,投资业务覆盖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建设、城镇综合开发、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业务结构由“单一施工”为主转型为“投资、施工、运营”并举,进一步提升基建板块规模效益。
政策基本面方面,贸易疲软、消费乏力和国内大循环需求上升的经济大环境,叠加国家密集发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以及安徽省发布的加快补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文件,为行业发展创造政策红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一段时间内或将继续维持较高速度发展。
公路工程:省内增量市场广阔,公司项目储备充足
建设交通强省、纵深推进区域重大战略以及货运客运需求要求强化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省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
2019 年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安徽作为华东基建强省之一,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网络;同时,安徽处于国家层面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三大战略叠加区,提升自身发展位势、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
2)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交通需求。
城镇化推进使民众客运总量需求将呈增长趋势,预计 2021 至 2035 年安徽全省旅客出行量年均增速为 3.7%左右。同时,新发展格局下,安徽在沟通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通道、枢纽地位将显著提升,预计 2021 至 2035 年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为 2.5%左右。
建设“高速公路上的安徽”目标拉动公路建设增长,“十四五”期间省内市场广阔。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高速公路上的安徽”,要求加快贯通境内国家高速公路和重要省级高速公路,加密建设重要城镇发展轴和至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扩容改造路网功能突出、交通流量大的高速公路。
截至 2021 年末全省高速公路 5146 公里,规划提出,“十四五”期,新建高速公路 2660 公里,改扩建高速公路 637 公里,到 2025 年,安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6800 公里以上。
同时,其他公路方面,计划到 2025 年一级公路总里程达到 8000 公里,力争普通国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 93%,普通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 60%。
另外,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 5000 亿元以上,其中公路方面投资达 4200 亿元,占比达 84%。
为全面支撑交通强国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安徽省加快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或将进一步带动省内公路基建市场增量。
公司作为省内基建龙头企业,在公路建设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实力。
1)资质齐全,工程经验丰富。
2021 年,公司下属安徽水利有限成功获批公路特级资质,至此公司具备公路方面多项特级资质和一级资质,为承揽各类公路工程提供资质支持,主业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公司积累了多种公路工程的承建经验,泗县至宿州高速公路、G105 下符桥至毛坦厂(霍山段)公路改造工程、合肥金寨路高架桥工程等多个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詹天佑奖”,品牌影响持续扩大。
2)持续巩固“投资+施工总承包”的业务模式。
公司稳健发展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业务,积极承揽高速公路 BOT、PPP 等项目,上半年共投资建设 2 条高速公路 BOT 项目,徐淮阜高速公路 BOT 项目等项目相继落地。
3)项目储备充足。
2022 年公司已披露中标的 50 个重大项目中,囊括 22 个公路项目,合同金额超过 433.29 亿元,在手订单充裕,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水利水电:规划保障增长空间,双碳开辟新局面
省内加快建设“安徽水网”,“十四五”期间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 2845 亿元。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区域战略需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安徽省加快推进“安徽水网” 工程实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总投资测算为 2845 亿元,主要投向防洪保安能力提升、供水安全保障、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智慧水利建设五大类领域;投资额逐年增加,2021~2025 年分年投资为 407 亿元、537 亿元、596 亿元、622 亿元、683 亿元。
“双碳”目标引领可再生能源发展,省内积极布局水电和抽水蓄能建设。
1)水电方面:
安徽省稳步推进水电建设发展,预计到 2025 年,常规水电装机量达到 160 万千瓦;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积极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
2)抽水蓄能方面:
安徽省充分发挥抽水蓄能站址资源、区位通道等优势,积极打造长三角千万千瓦级绿色储能基地,加快推进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有序推进宁国、岳西、石台、霍山等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装机量 150 万千瓦,到 2025 年,全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 容量达到 468 万千瓦;安徽省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披露计划核准开工项目 9 个,装机量 1080 万千瓦,储备项目 8 个,装机量 1100 万千瓦。
公司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深耕小水电领域,发展绿色清洁能源。
1)水利方面:公司在水利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2022 年公司新签水利工程订单金额 59.95 亿元。
2)水电:公司在小水电领域深耕近 20 年,具备投融建运一体化优势、人才团队优势和管 理经验优势。
目前公司控股运营水电站 7 座,分别位于安徽省霍山县、金寨县和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电站总装机容量 24.61 万 KW,权益装机容量 18.81 万 KW,年设计发电量约 10 亿 KWH,已全部建成发电。
响应“双碳”发展要求,公司研究清洁能源领域布局,在水力发电领域积累的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等为公司进一步拓展绿色能源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继续拓展水电领域投资建设,积极探索抽水蓄能电站等新型业态。
市政工程:城镇化率提高助推市政建设需求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进一步扩大。
目前安徽全省城镇化水平正在稳步提升,2021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9.4%,规划 2025 年城镇化率将提升至 65%左右。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和城镇化进程,仍需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稳定、持续的支撑,保障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供给能力仍是“十四五”阶段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
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
推动第一批城市片区(单元)更新改造,汇总 16 市片区(单元)更新改造面积 99.1 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 710 亿元;
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到 2025 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 400 公里以上,打通“断头路”,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 20 万个;
新建城市绿道 2000 公里,全省城镇绿道达到 1 万公里以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或将有效带动市政建设工程市场发展。
公司稳步开展市政工程业务,筑牢基建板块优势。
公司拥有市政工程领域的特级资质,具有较强技术优势和深厚业绩经验;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房屋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标准》等省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为降低碳排放提供技术保障措施。2022 年公司市政工程新签订单 348.99 亿元,占比 42.06%,在手创收订单较为充足。
房建工程:行业环境向好,公司稳主业调结构
在房地产市场回暖、区域间产业转移加速及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大环境下,房屋工程建筑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房地产行业回暖或为住宅建设带来利好。
房地产行业态势密切影响着房建业务,而随着各级政府房地产政策的整体宽松力度不断加大,房建领域的投资景气度有望回升,为房屋建筑工程业务带来利好。
2)长三角产业转移有望带动安徽省内厂房建筑物建设。
由于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承接方,将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区,众多企业落户安徽或为厂房及建筑物建设市场带来工程机遇;2022 年 Q1-3,安徽省厂房及建筑物竣工面积 2101.15 万平方米,同比增加 52.63%。
3)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促进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及保障房等项目推出。
随着 新型城镇化推进,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步向中心城市集聚,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十 四五”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提出了城市更新建设工程、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的规划和目标,拟计划“十四五”期间累计改造城镇棚户区 50 万套, 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 30 万套(间),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 5600 个,房屋建筑面积 12500 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公建设施建设等细分领域有较大发展前景。
省内房建市场稳健发展,房屋建设面积总体呈上升态势。
安徽省 2021 年本年新开工房屋面积 10434.89 万平方米,其中主要两大领域住宅和商业营业用房为 8140.41 万平方米、651.98 万平方米,或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全省施工房屋面积和竣工房屋面积保持上升趋势,2021 年分别完成 46812.59 和 7012.89 万平方米。
作为省内房建行业龙头,公司具有完备资质、丰富业绩,提供一体化服务,夯实传统主业优势。
房屋建筑工程是公司传统施工主业之一,主要服务包括建筑工程、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建筑装修装饰工程、钢结构工程、建筑幕墙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等。
目前公司拥有 2 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资质,并先后承建了大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所属安徽三建为省内房建行业龙头企 业,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此外,公司房建业务与房地产开发、设计、咨询、 监理、物业管理等相关业务协同,形成“开发+设计+施工+服务”的一体化优势,有利 于保障公司房建业务健康发展。
2022 年,公司房建工程新签订单金额 489.15 亿元,同比增加 58.08%,业务发展潜力较好。
公司房建类业务重心偏移至公共建筑/事业类项目,施工模式以单一施工模式为主。
根据 2022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公司已 完工、在建以及拟建的房建项目信息,截至 2021 年底,
1)在项目类型方面,公司已完工的房建项目以地产住宅类为主,而在建和拟建的房建项目则以公共建筑/事业类项目为主,或受地产下行影响,公司业务结构进行了调整和转型。
2)在经营模式方面,公司采用单一施工模式的项目占多数,EPC 模式的项目较少,但有增加趋势。
房地产开发:定位三四线,或迎地产回暖利好
经历较长时间的政策高压之后,地产迎来了多部门大力度的稳楼市政策,覆盖面与刺激力度均大幅度增加。
1)房企融资逐渐放开:
在去年 11 月中上旬,交易商协会分别受理龙湖集团、美的置业 200 亿元、150 亿元的储架式注册额度手段,地产行业融资持续迎来利好。
2)加大对于刚性、首付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
9 月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发布的涉及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部分城市房贷利率以及个人所得税的退税等多方面政策,自上而下辐射全国,对刚性、首付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3)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提供“保交楼”金融服务支持:
2022 年 8 月,住建部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出台专门措施,以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的方式,支持有需要的城市推进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规模或达 2000 亿元。
9 月 22 日,国家开发银行向沈阳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该工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11 月 23 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展望今年,在政策利好刺激下,地产行业或将维持稳中求进的局面,基本面或有边际修复,带动地产链标的止跌回升。
安徽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
2022 年安徽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额 6811.72 亿元,房屋新开工累计面积 6843.01 万平方米,虽受疫情和上半年房市高压政策而负增长,但仍高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存有向好趋势。
去年 7 月 28 日,《关于安徽省 2022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文件要求强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持续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引导各地适当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有效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预计将累计新建商品住宅供应 360 万套(约 41800 万平方米),累计新建商品住宅用地供应 2 万公顷,以保持住房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产品结构基本合理,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做好因城施策、一城一策。
公司房地产业务定位在省内三线、四线重点城市,定位中小型住宅。
房地产开发为公司除基建工程和房建工程以外的重要传统主业,定位于安徽省内重点城市,主要在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南陵、合肥肥东等地区,以自住性住房需求为主要目标市场,以中小户型住宅开发为主力产品,发展定位明确。
该发展定位一方面与国家房地产产业政策相符合,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较小;另一方面,省内三线、四线重点城市地价适中,开发成本可控,销售回款情况较为优良。
截至 2023 年 1 月 8 号,公司拥有安建地产与和顺地产两个地产品牌,和顺地产旗下销售楼盘已交付 8 个,正在销售 19 个,即将开盘 2 个。
房地产业务既为公司提供稳定利润贡献,又是公司产业链条重要环节。
1)盈利增长的传统主业。
近年来公司房地产业务保持较高的毛利水平,且为公司提供较为稳定比例的利润,2017-2021 年,房地产业务毛利占公司总毛利的比例大致接近 20%,毛利率在 16%-25%左右的较高水平,2022H1 毛利有所下滑主要系受新冠疫情影响,相关房地产项目所处市场环境及日常生产经营均受到影响,且工程施工进度受影响导致房地产项目交付确认收入节奏放缓。目前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稳健发展,2022 上半年新收储土地 459.51 亩,在建项目平稳运行,新拿地项目均实现按期开发建设。
2)带动关联业务发展。
公司房地产业务能够强力带动建筑施工、工程技术服务、建材贸易、仓储物流等关联业务发展。公司的融资、施工和技术服务能力,也为房地产业务提供坚实基础,从而形成主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新型业务:市场方兴未艾,公司积极进场布局
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持续加码,产业扶持力度和针对性逐渐加强。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等优势,在促进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6 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并配套跟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了 到 2025 年左右力争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 30%的目标。
聚焦安徽省内,推进力度明显加大,《安徽省“十四五”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装配式建筑企业产能达到 5000 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积的 30%,其中 宿州、阜阳、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力争达到 40%,合肥、蚌埠、滁州、六安等城市力争达到 50%,全省培育 50 个以上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5 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而合肥市则为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业企业提供专项资金奖补。
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和建筑业转型要求下,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明确。
公司积极进场布局,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
1)业务布局较早,生产基地持续开拓、提升产能。
公司是省内较早涉足装配式建筑的企业之一,2014 年开始投资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已在肥东、长丰、蚌埠、芜湖、铜陵等地顺利投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6 个,并启动六安钢结构基地的投资建设,7 个基地总投资额达 18.73 亿元。其中,2015 年建成投产的肥东基地获评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安徽建科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研究基地”,建成“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造实验室”。
2)产业链协同优势。
依托公司产业链,安徽建工在装配式业务领域形成了“生产基地+设计企业+施工团队+大型设备供应+检测科研团队+建材供应”的业务协同模式。
3)注重技术支持和积累。
从近年开发的工法、专利、合理化建议等技术成果中,公司评选发布了《安徽建工集团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荐名录(第三批)》《安徽建工集团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荐名录(第四批)》,为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4)业务贡献稳步提升。
2022 上半年,公司装配式建筑产品新签合同额 4.17 亿元,同比增长 228.35%。
检测服务
工程检测前景良好,公司拓展检测业务,加固全产业链优势。
随着社会对建筑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质量检测服务已成为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也鼓励和支持检验检测行业发展。
基于行业发展前景和业务发展需求,公司开拓工程检测新业务板块,检测类业务覆盖房建、交通、水利、市政、轨道交通、建筑机械设备等检测领域,所属共 8 家检测公司,其中房建方面的检测二站和基建方面的路桥检测、环通检测检测能力居全省前列。
公司检测业务的发展完善了公司业务产业链方面的覆盖范围,形成上游设计咨询、中游建筑施工、下游检测监理和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具备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未来将在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房建工程、装配式建筑等板块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房地产开发、水利水电、检测服务等方面或有稳中向好的增长。
此外,伴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动,在抽水蓄能领域,公司同样有望受益。
预计 2022、2023 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2.5、16.0、19.0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8.4、6.6、5.5 倍。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选自【远瞻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