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延迟退休”对农民的2个影响和3大问题,赶紧了解
关注“新农观”,全新看农业。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延迟退休是近年来一直都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国家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根据政策,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70、80以及之后的人群,其工作年限会相应延长,也就意味着退休金会迟领。
【很多人问:延迟退休和农民有什么关系?】
农民理论上并不存在退休一说,因为很多农民并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所以也就没有退休工资,也就不存在迟领不迟领一说。而且在农村,农民只要体力允许,一直会在地里干农活,所以并不存在退不退休一说。
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可能会有两方面的间接影响:
1、失地农民多少岁可以领取养老金?
过去由于年代历史关系,农民没有缴纳社保和养老保险,而城市工人则是由企业每月发工资时代为缴纳的。所以,农民因为没有缴纳这个保险,所以也享受不到退休工资的福利。
但后来农村实行了新农合等保险制度,也允许农民补缴养老保险,缴够15年即可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农民离开了农村搬到了城市,就退出了土地。如果按补缴够15年到退休年龄即可领取养老金算的话,一般到60岁即可领取了。延迟退休政策的实行,对于这部分农民如何实行成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会不会也需要延迟领取。
2、子女能否及时照顾的问题
大多数家庭都会涉及照料父母的问题,农村的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子女们搬到了城镇生活,但父母们还在农村。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需要子女们照顾。
延迟退休以后,子女们的工作时间也相对延长,而对留守的农村老人是否能及时照料也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有一些情况,例如医疗等条件并不允许老人一同到城镇养老。
其实说到底,问题最终还是农村怎么养老的问题。而对于农村养老,有3个问题:
1、不是农民天生喜欢干活,而是习惯了干活。
有人说农民活到老、干到老,没有退休之说,即便是到了老年,他们也喜欢在地里干活。没有谁天生喜欢干活,而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农业生产作为主要劳动产出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是广大农民辛勤劳动,推动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使我们吃饱穿暖。干了一辈子农活,从最艰苦的条件中摸爬滚打出来,早已习惯了。
2、不是农民不缴保险,是历史原因没能缴上保险。
有人说没缴过保险,老了当然没钱可领。这话没错,但不是农民不想缴,不愿缴,是当时的历史情况,没能让农民缴上保险。
此外,很多农民交过公粮,公粮即以粮代税的农业税。很多人问当时交的公粮算不算社会保障呢?
按当时的历史情况说,交公粮是制度规定,也是农民的责任和义务,而其实践上并不具有社会保障的性质。所以公粮并不能算作是保险的一种。
3、重点人群是40、50和60后人群。
现在农村推行了新农村保险制度,很多农民也都有了医疗保险和补缴了养老保险,提高了生活的保障。虽然新农村保险和城镇保险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与过去相比,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但对于40、50以及60人群来说,却成了一个尴尬的处境。无论哪种保险,他们的年龄都已超过保险范围,又无法补缴,而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大多已不在农村务农了,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则迁入城市,而他们既没有子女在身边,又没有养老金,他们的养老真成了难题。
对于60岁以上的农民,现在每月会有相应的养老补助,但也只有100元多出头,以当前的消费水平来讲,真的是杯水车薪。对此,有专家提出应该提高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补贴。相比城市退休养老金已17连涨,而对于曾任劳任怨、现在却生活困难的农村老人,增加养老补贴的呼声很高。
【结语】
在过去40年里,农民为国民经济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那些无私贡献的人们老了,无法再从事繁重的农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主要收入来源。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进步。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里农业农村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