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外企频繁撤离,产业链外迁,美国幸灾乐祸,我们工人会坐等失业吗
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期,现如今在国内谈到外企撤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本质上说,外企选择撤离我国无外乎利益二字,无利可图自然失去了留下来的理由。
不可否认,外资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企的大量撤离,必将会对外汇收入和就业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冲击。外资产业链大举外迁,真的会在国内引发失业潮吗?
一、外企撤离的原因
近些年来,国内有不少外资企业纷纷选择撤离我国,其中不乏大众熟悉的知名品牌,比如家乐福、亚马逊、三星等等。这些外企撤离我国的方式无非两种:要么变卖资产彻底离开,要么生产链全部外迁,产品继续留在国内销售并保留基本的售后服务。
有人认为这些外企离开我国后,其营收业绩必然会出现大幅下滑,供应链可能也会出现问题,可实际上,这些离开我国的外企经营状况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部分企业的表现甚至要超过以往。
离开中国后,企业的营收状况没有受到过多影响,这充分说明这些外企在中国的业务已经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如果成本大于利润的话,你还会选择继续留在这里吗?
纵观这些离开我国的外企,其经营的业务几乎全部都能在国内找到同类的替代品。它们的离开与其说是经营战略的调整,不如说是战略性撤退,目的是规避激烈竞争带来的内耗。
二、产业链重构博弈
随着全球新一轮技术产业变革加速到来,全球产业链的责任分工开始出现重构,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国内低端制造企业继续“躺平”,传统的成本优势也已经不复存在。
现在不光是外资企业加速推进产业链转移,甚至就连国内的本土企业都开始把生产线转移到部分东南亚国家,比如我们熟悉的小米和华为。目前来看,国内中低端制造企业的订单情况不容乐观。
经历三年疫情“洗礼”,不少发达国家都逐渐陷入到高福利制度的陷阱之中。从欧洲多国愈演愈烈的罢工活动中可以看出,传统的消费大国们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而需求紧缩会最先冲击到外贸行业。
为了缓解国内的发展矛盾,这些国家一方面加速把中低端生产线转移到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另一方面则大力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降低国内高企的通胀率。
消费趋向一直都是产业链发展与博弈的风向标,伴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传统产业链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那些已经把生产线转移出我国的企业,仍然会把商品售卖到我国,并不是撤走后就等于直接放弃了中国市场。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实现应用推广后,全球消费趋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失业潮会来临吗?
事实上,大规模外企集中撤离我国,必然会对国内就业市场产生负面冲击。至少在部分人眼中,外企的薪资待遇和工作制度显然更为合理。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来说,外企撤离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可能是未来就业岗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以外贸行业为例,今年年初国内外贸企业的手持订单量同比大幅减少。很多外出务工者根本找不到工作机会,即便能找到进厂的机会,工价也无法与疫情期间相比。
短期来看,受需求端疲软和消费品迭代升级的影响,国内整体就业形势难言乐观。不过疫情管控结束后,伴随着国内生产、消费能力逐步恢复常态,企业的用工需求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张。在传统出口国家订单量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主动走出去拓展新客户,这也是适应新时代全球贸易格局下的重要举措之一。
总结
目前国内的确存在外企大量撤离的情况,但是我们不必对此感到过度担忧,毕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无利可图才会选择离开。通常这类企业在国内都会有很多的替代者,决定撤资也是出于及时止损的考量。企业撤离必然会导致就业形势出现波动,而在技术产业变革的关键期,只有掌握足够强的竞争力,才能保住更多的就业岗位,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外企的身上。